第332
“没有医者,没有粮草,没有官员震慑那些阴诡,封城便是死路一条。不少安州、庆州的百姓在逃,但哪里逃得过右相布置的天罗地网。”
“唇亡齿寒,那时候吾便想若是青州起了瘟疫,岂不是也要原地等死。所以便带着余民于荒野求食,艰难度日…终于等到了右相率振粟米来至青州之时。”
“那日,小官满心欢喜衝至城门,给大家分发米粮,然而打开粮仓的那一刻,看到的却是成山成山的被洪水泡烂了的陈年旧米。故而,吾当场便失了理智,衝至众人面前给了右相一拳,骂她狗贼。”
“还和送粮食来的吏官们起了衝突,更是一气之下告了御状。”
“彼时弹劾右相声太多。不仅被受灾的地方官弹劾,还被其他处理水灾的官员弹劾。只因她一人包圆了十二州,占了太多的利益。”
讲到此,赵青芸突然背过身去,似在掩饰着眼眶的湿润,嗓音中带着一丝沙哑。“右相其实并未与吾计较,还千里迢迢派人将粮食卸车,留人布粥。”
赵青芸说到这里时,不禁回想起当时情景,背脊微微塌下。她曾因右相涉嫌贪污赈灾银两和扣押粮食而心生怨对。
要不是右相以捐款名义扣下了许多趁火打劫的粮商的银两用于救灾,杀鸡儆猴;
要不是右相重金聘请各路医官前往安州、庆州救治病患;
要不是右相为了安抚城内的百姓而在瘟疫重灾区亲自坐镇;
要不是听闻没有封城的那几个州已经浮尸遍野;
要不是收到其他受灾州县求粮的信件……
她终于忍不住泪流满面,痛哭出声:“或许吾至今都没有明白右相的良苦用心!”
“王朝腐败严重。救济粮从朝廷到南瘴之地,经过各级层层剥削,抵达这里必定所剩无几。”
“储君执掌的两个州县都因没有封城,得了瘟疫死绝。隔壁左相拨粮,数月仍无音讯。自除书谨所领州县外,他州皆是饿殍满野。遂而吾才后知后觉,意识到大人的用心之深。”
“真正处于困境中的灾民求生之际,连树皮泥土都尚且不能饱腹,食人骇事时有发生,又怎会挑剔吏官们嫌弃放行的粟米里是否污了,掺了石粒?”
程晚吟策马走在泥泞的道路上。赵青芸几次抹泪。“她们说右相大利兴水,劳民伤财。可吾任知府这么久,也知修水利的钱财皆出自右相之手。”
“是右相从那些贪官手中抠来又反哺给百姓,算什么贪官?”
“故而也只有吾等这些常年遭受涝灾的南瘴之地,还有常年干旱的北方,才会清楚右相耗资所建的水利工程意味着什么。”
“此惠及子孙福祉也。”
“可吾昔讼右相之言,皆被女帝拿来做了文书,害右相下狱。今观之,何等的荒谬!四处污蔑之声转盛,吾不忍闻之!”
“右相乃国之柱石,岂容他人肆意诬陷?”
“然,鞭长而莫及,如今又有女帝亲笔手谕加身,吾亦无能为力。故吾时常悔恨…分明乃大恩,为何被短视扭曲?”
说着,赵青芸心底涌起一阵难过,看向程晚吟道。“此行不论要配合什么,但凡右相需要,青芸皆在所不辞。”
她心中想到了程晚吟和右相的关系,随即又微微释怀。程晚吟来这里调查实情,多少应该是听到了什么风声。
两人跑马的速度很快。赵青芸讲了许多。每一句话如利剑般直击程晚吟内心深处。让她隻觉得眼前发黑,浑身无力。
她竟不知道,原来贪腐的真相是这样。
她有多痛恨赵青芸误会殴打王槿之,就有多痛恨自己。因为她和赵青芸没有区别。
她又何尝不是因为种种传言,误会曲解王槿之,以至于对方到最后做什么都会瞒着自己。
可大家都错了,错得离谱。
书谨用了十几年的心血,拖着病体,战战兢兢地维护这被女帝搅得一团糟的王朝。
在维系贪官的同时,还要兼顾百姓。
她是陛下的一把刀,但这把刀却没时间为自己维护保养,生锈了、断了便要毁去,抱着世间污浊一起沉沦。
程晚吟内心勾画着与自己断交后,书谨孑然一身,站于书房,殚精竭虑为所有人谋划的模样。
孤独,太孤独了。
来之前,她便想过南诡之案表妹在其中可能另有隐情。可直到这一刻,程晚吟才知道这个隐情牵扯之深,难以用几句话概述。
她的表妹,王槿之,才华卓越,旷古烁今,所作所为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。众人皆狭隘,试图以己见衡量其目光深远,实属可笑。
难以想象表妹独自前行在这条无人理解无人体谅的道路上,究竟是怎样的孤寂与悲凉?
她又是抱着怎样的决心,才会任由别人辱骂,坚定不移地留在了墨城?
表妹三番阻挠。若非自己因弹劾储君入狱,非要去边疆,恐怕根本不会知道这些真相。
可她却忘记问表妹了,你被你所保护的人误会,可曾难过?
程晚吟泪流满面,转头看向外面渐渐暗下来的天色。
曾经她是她的知己,是教她明事理的老师,可为什么?怎么能到了最后,连她都不信她了呢?眼睁睁看着她与全天下背道而驰,孤身一人?